【中國花卉報】自然風光與厚重人文巧融合
發布時間:2012-08-16 來源:中國花卉報 作者:郭澤莉 字體大小:小 中 大
行走在杭州中河沿岸,滿眼的綠意盎然,舒緩平坦的園路、飽經滄桑的古橋、栩栩如生的雕塑,與沿街的粉墻黛瓦、名人故居組成一幅融自然美景與厚重人文于一體的動人畫卷。杭州市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中河北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01標施工,該工程為杭州市2010年市政府重點建設工程,從2010年4月開工至2011年3月竣工,歷時近一年,榮獲2011年度“杭州市優秀綠化工程”金獎。
據該項目負責人周福民介紹,工程綠地總面積約8.3萬平方米,栽植植物包括水杉、羅漢松、無患子、香泡、白玉蘭、桂花、雞爪槭、垂絲海棠、八仙花、八角金盤、灑金珊瑚、金山繡線菊、大花六道木、矮茶梅、紫萼春鵑、水桅子、藤本月季、云南黃馨、石菖蒲、虎耳草、黑麥草等,喬、灌、地被、草一應俱全。“經過多次走現場,我們在橋頭、道路轉彎處、雕塑小品旁嘗試多種植物配置,此舉不僅增加了植物品種多樣性,也體現了較好的層次感。”周福民指出,豐富的植物材料組合成一個個自然群落,而每一個自然群落小景經過巧妙搭配、連接,最終成就了適應杭州本地環境條件、萌發力強、多層次、高綠量、高生態效益的沿河景觀生態帶。
盡力保護原生態環境是該工程設計的原則和基本要求,為此,項目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保護原有植物群落。在土建、園路施工時若遇到大規格樹木,會同設計、監理、甲方商談,適當調整游步道線路,以避開樹木;或通過埋設排水、通氣管道等措施,減少施工對樹木的影響。“由于是改造工程,該項目遷移無患子、香樟、碧桃、垂柳、桂花等喬木共計600多棵,灌木、地被2000多平方米。而在保留原有大量大樹的基礎上,也增加了許多新植材,包括對河道具有凈化功能的水生植物旱傘草、常綠鳶尾、蒲葦、再力花等。”周福民說。
中河工程整治要求在尊重歷史文脈的基礎,再現生態優美的自然環境,如何將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和諧地融為一體,成為施工的難點,也關系到整個工程最終的景觀效果。為此,項目部遵循以人為本的施工理念,巧妙布局,精心施工,使得工程中亮點頻出。高湖石、青石、五蓮紅、雪花青鋪設的園路體現自然古樸韻味;貫通沿線游步道,改變以前每條道路各自獨立的格局,實現行人及非機動車的全線通行;沿河增加亮燈照明,突出色彩,使人們能夠觀賞到中河獨特的夜間景色;沿線加大清淤力度,使水質得到有效改善;沿岸增加河埠頭,便于水上巴士停靠,使游人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中河文化;河岸景墻采用鋼筋砼現澆而成,為防止墻體開裂,外立面貼青磚、中國黑花崗巖,通過對面層的不同處理方式,形成一幅幅內容生動的圖畫,從而向人們展示中河兩側古人的生活場景。
在各個橋頭都有景觀雕塑和健身場地,周福民指出,雕塑可以傳遞中河悠久而厚重的歷史文化,便于人們了解中河,加強對杭州文化的認同感。健身場地能讓周邊市民更好地鍛煉身體,強健體魄。“健身場地一般人流集中處,通過在四周設置豐富的植物,創造出和諧舒適、視線通透的小空間環境。此外,健身場地大都緊鄰景觀雕塑,有的與景觀雕塑沿河相對,有的同在河岸一側。如此設置,市民可以一邊健身一邊觀賞沿河美景。鍛煉后人們都要休息一下,也能通過雕塑了解中河的歷史典故,一舉兩得。”
通過種種改造,中河面貌煥然一新,成為展示杭州生活品質的又一個窗口。河岸兩側是花草樹木與古橋、雕塑融合而成雅致清新的景致,緩緩“前行”的碧波中倒影清澈如畫,一幅別具特色的中河美景圖在眼前徐徐展開。
▲三圣橋美景
▲改建后的中河沿岸綠意盎然
▲健身場地的設置能讓周邊市民更好地鍛煉身體
▲岸邊體現中河文化特色的景墻
▲雕塑形象地展示中河悠久而厚重的歷史文化
▲蜿蜒延伸的林間步道
(本版圖片由杭州市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提供)